米乐|米乐·M6|“天保”二十载再造新河山

发布时间:2024-11-07 21:01:01     浏览:816

本文摘要:“天保”二十载再造新河山——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实施“天保工程”纪实驰目神州,没有哪一处绿得如此浩瀚,10.67万平方公里的莽莽林海,绘就了一幅气势恢宏的北疆长卷。

“天保”二十载再造新河山——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实施“天保工程”纪实驰目神州,没有哪一处绿得如此浩瀚,10.67万平方公里的莽莽林海,绘就了一幅气势恢宏的北疆长卷。翻阅历史,没有哪一页静得如此悠远,60余年的开发历史,处处留待后人大笔写意。

这就是美丽富饶的内蒙古大兴安岭,它地处内蒙古自治区北部,宛如一块巨大的绿色翡翠,镶嵌在祖国北疆之巅;它是我国四大重点国有林区之一,其生态功能区总面积10.67万平方公里;它是环北极泰加林带在我国最大的延伸,是全球寒温带天然针叶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我国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一圈三区五带总体格局的东北生态保育区,维系着呼伦贝尔大草原和东北粮食主产区的生态安全;它是内蒙古亮丽风景线的重要组成,在国家和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从1946年开始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生产建设,1952年设立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并经中央批准开始有计划地整体开发。第一声顺山倒的号子划破了寂静的林海长空,开始踏上了林区开发建设的征程。林业工人顶风雪、斗严寒,靠人力用大肚锯、弯把锯伐木,用牛马套子在冰雪滑道上集材,爬冰卧雪,风餐露宿,住地窨子和帐篷,睡小杆铺,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把一条条木龙运往祖国各地,有力支援了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被称为共和国长子。

66年坚守,广大务林人一手栽树,一手砍树,累计更新造林2000多万亩。尤其在1998年全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全面实施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严格落实国家天保工程政策,实现了以木材生产为主向林业生态保护建设为主的根本性转变,筑牢了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以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有林地面积、活立木总蓄积、森林覆盖率分别由开发初期的637万公顷、6.6亿立方米、60.1%,提高到目前的827万公顷、9.49亿立方米和77.44%,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分流安置富余职工96698人,维护了林区的稳定。天保工程给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生态建设注入了新的生机活力。

放眼今天的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林海茫茫,松涛滚滚,生态文明留住了绿色的基脉。放眼今天的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在自然的轮回中,莽莽苍苍,山峦叠翠,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宛如一座巨大的绿色宝库,向世界展示着生机和神秘。

天保,保生态屏障筑绿色长城天保工程是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作出的决策。天保工程的全面启动和实施,不仅可以使森林资源得以休养生息,使其恢复和发展,而且对促进林区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林区建设步伐、搞好地区经济建设,都是难得的重大的历史性机遇,被赞誉为德政工程和林业的希望工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天然林保护,为林业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天然林保护也进入了新的历史机遇期。

2014年,国家林业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果断采取停伐、扩面、提标等政策措施,分步骤率先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和龙江森工集团实施停伐试点,2015年停伐范围扩大到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北等四省区,2016年全面取消十三五期间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指标,天然商品林采伐全面停止,把所有天然林都保护起来的目标基本实现。2015年4月1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并于3月31日在根河林业局乌力库玛林场举行了停伐仪式,标志着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正式停斧挂锯,伐木人变身森林卫士,开启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热闹了60多年的大山瞬间回归了宁静森林资源是林业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是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的基础。按照国家《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实施方案》的要求,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不断健全和落实天然林管护制度,对14497.38万亩林地全部落实了管护责任。

结合林区实际,按照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国有林管理局、林业局、林场、管护员(站)层层签订森林管护责任书,明确管护责任,同时根据管护工作职能要求,将管护人员划分为直接管护、专业管护、季节性管护和管辅人员,因地制宜对不同区域和地段采取不同的管护方式,切实做到人员、标志、地块、责任、奖惩五落实。目前,林区森林管护人员总计22192人,管护站513座,面积4万平方米,其中移动式管护站71座,固定管护站中与木材检查站及瞭望塔合用的85座;移动管护岗68个,管护标志牌390块,管护责任落实率为100%。大杨树林业局作为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森林资源管护单位,经过多年管护经验的探索并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采取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森林资源管护方式,包括管护站、巡护队和家庭生态林场等。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道路建设的加大投入,使得管护责任区内道路四通八达,这就给森林管护工作带来了更大的难度。而移动管护站作为管护站管护形式的一种,自身具备太阳能发电设备和取暖做饭设备等功能,在农林交错、人员流动大和森林旅游区这类复杂的管护区域内,更能发挥其管护位置灵活、驻扎时间长等特点,在确保生态安全、筑牢北疆生态安全屏障、构建和谐美丽新林区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与此同时,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还探索森林管护新机制。绰源林业局在天保办下设直属管护大队,将重点地区和重点管护站直接管理,部分重点管护区域实现了管护工作与防火电子眼相结合,提高了管护的精准度,智能管护迈出可喜一步。

自国家实施天保工程以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不断加大森林培育和保护力度,出色完成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各项任务,20年间累计完成人工造林266.7万亩,森林抚育6953万亩,补植补造177.5万亩,有效管护林地14497.38万亩,为林业永续发展、生态和谐作出了突出贡献。变化,化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天保工程的启动,意味着林业工人以砍树为生的时代的终结。

全面停伐的实施,让林业工人放下手中的斧头和油锯,彻底实现从砍树到护林的转变,迎来了生态建设的新时代。在不舍之中,林业工人更加憧憬转型后的美好生活。在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林区碳汇交易成功地将无形的生态产品转化为了有形的生态财富,让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变得有市有价。过去林区人保护森林,加强生态建设,取得了非凡的成绩,林区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为此,林区人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艰辛。

但是林区人民并没有得到有偿补偿,生态产品也难以量化、货币化,而林业碳汇交易机制有效地将生态产品商品化、货币化,成为了跨区域生态补偿的一种有效途径。2017年12月18日,绰尔林业局与浙江华衍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完成一笔金额为40万元的林业碳汇项目交易,这是我林区第一笔碳汇交易,也是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第一笔碳汇交易,标志着内蒙古大兴安岭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迈出重要步伐,绿水青山正在变成金山银山。绰尔林业局拥有42万公顷生态功能区面积。

五一林场就是这个碳汇项目区的所在地。初春时节,北方的天气却依然雪花飘飘,寒风刺骨,林场的管护员趟着厚厚的积雪,在林间巡护。管护队长艾文献介绍说:五一林场有专业管护人员40人,我们501管护站有4名管护员,负责3432公顷的管护任务,约占林场管护面积的1/7,主要职责就是保护好这片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

谈起林业局的碳汇产业,他言语中透露着强烈的责任感。碳汇产业是一项新兴的产业,前段时间有幸参加了林业局举办的林业碳汇交易和森林疗养基础培训班,可以看出林业局对我们管护人员的重视,同时我也深感责任重大,更有信心把管护工作做好,保护好绿水青山,保护好绿色家园。

绰尔林业局认识到碳汇交易是林业生态产品进入市场,实现商品化、货币化的一个有效途径,于是在2014年选用国际核证碳减排标准VCS方法学进行碳汇开发,经历了项目设计、监测、审定、核查以及核证碳减排量(VCU)的注册等几个阶段后,于2016年完成注册。经监测,从2010年至2014年的第一个5年项目减排量为38万吨,预计20年总减排量为138.7万吨。资源管理处党支部书记于世平告诉记者。

绰尔林业局常务副局长宋永利强调说:我们将把这笔碳汇收益继续用于生态保护建设,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让绿水青山释放出更多生态红利,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天保工程实施以来,莫尔道嘎林业局通过旅游业开发、森林资源管护、劳务输出、发展种养业等林产工业和非林非木产业,发挥了森林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有效统一。他们紧紧依托独特的旅游资源,围绕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为目标,确立了大旅游、大产业、高标准、高起点、上档次、上规模的发展战略,按照绿色、金色、银色三色并举、春夏秋冬四季并重的发展思路,重点打造一条黄金线,建设两条精品环线,开发三条特色单线的旅游特色产品。目前,全生态的旅游发展格局已初具雏形,森林公园已被列入内蒙古大兴安岭精品旅游线路中,成为内蒙古生态旅游和东北亚寒温带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从真正意义上填补了内蒙古原始森林旅游的空白。

在重点开展大兴安岭原始森林生态旅游的同时推出额尔古纳界河观光、激流河漂流、原始林野宿、森林浴健身等旅游娱乐项目。自1998年至今,累计接待游客近150万人,地区性旅游综合收入达到7.5亿多元。

连续四届获得中国最令人向往的地方金牌单位,先后被评为全区创建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点、国家AAAA级原生态旅游景区,中国最具特色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国森林康养基地、中国森林养生基地等荣誉。随着森林旅游的健康发展,莫尔道嘎地区旅游服务产业如雨后春笋快速发展,地区人民参与旅游的热情空前高涨。莫尔道嘎地区旅游接待宾馆扩展到75家,4600张标床;旅游饭店、特色餐饮店77家,5800多个餐位;林区土特产品经销商店、摊位40多个。

旅游直接从业人员770多人,间接从业人员遍布景区各地达3400多人。产业已由简单的接待型发展成为连接各种产品要素的服务型旅游产业。

今天,森林旅游已经成为该地区就业率最高、发展前景最光明、投资回报率最快、经济效益最好的阳光产业。改革,革历史积弊增发展活力实施天保工程的关键是调整产业结构,开发林下资源、落实转产项目、稳妥剥离社会职能、妥善分流安置富余人员。林区自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以来,采取有效措施巩固停伐成果,封存调整木材采伐设备4331台套,停止森林采伐调查,严格按规定办理运输证,强化木材检查站管理,对停伐产生的1.65万名富余职工逐步进行了妥善安置,确保了停得下、稳得住、不反弹。

林区开发建设以来,长期承担着区域内大量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2008年,林区开展了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改革工作,教育、卫生、广电三个系统138个单位、机构剥离移交属地管理,剥离在册职工13088名,退休职工9635名,剥离移交资产5.3亿元。

此后,森林公安、无线电管理职能机构移交自治区有关行业系统管理。停伐后,遵循交得出、接得住、管得好、可持续的原则,林地密切配合、精心组织实施,将林业承担的计划生育、住房公积金管理、林业城镇市政环卫、供暖、供水、供电等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有序移交属地政府和行业系统,移交职工4411人、资产5.6亿元,实现了政企分离的重大体制变革。在社会职能剥离取得重大突破的基础上,2017年2月20日,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挂牌成立,掀开了林区改革发展的新篇章。

为建立有利于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增强林区发展活力、持续改善民生的国有林区新体制、新模式、新机制,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按照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创新林业生产组织方式和自治区改革总体方案森林资源管护、抚育、经营、造林、防扑火等林业生态保护建设任务,凡能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实现的,要面向专业服务队伍购买服务,逐步过渡到向社会购买服务的要求,以购买服务体制机制改革为抓手,积极推动建立符合林区实际的森林资源经营管护机制,全力推动生态建设购买服务试点工作。林区选择根河、乌尔旗汉、阿里河、绰尔等林业局为先行试点单位,根据试点运行情况制定完善《林区生态建设购买服务指导意见》和森林经营、森林管护、森林防火三个配套方案,标志着林区购买服务体制机制改革进入了提质增效的崭新发展阶段,为下一步逐步过渡到向社会购买服务奠定了基础。

在森林管护购买服务制度方面,根河林业局作为森林管护购买服务主体,建立森林管护责任制,层层落实管护责任,做到人员、地块、责任、标志、奖惩、资金六落实。现阶段,各林场组建森林管护专业化服务队,实行森林管护成果内部购买服务,等待条件成熟时,逐步过渡到向社会购买服务。在森林经营购买服务方面,根河林业局森林经营内部购买服务遵循内部公开招标,选择优秀施工单位,按照服务质量购买森林经营成果原则,对其森林抚育、人工造林、人工促进天然更新、补植补造、植被恢复、种苗培育等项目实施内部购买。

按照森林经营内部购买服务管理办法及相关合同约定,通过实行内部购买服务,购买森林生态建设成果,达到提升森林经营作业质量的目的。2016年,根河林业局成立森林经营处,将各林场、贮木场、汽运处等生产一线转岗工人组建成16个规范的综合经营专业工队,作为独立的专业化的森林经营作业单位,从而完成了森林经营体制的转变。

各林场作为林业局的派出机构,代表林业局作为购买服务的购买方,森林经营处等作业单位作为服务方,林业局委托森林经营科、资源科、安机科等部门作为购买服务的监管方,从而实现了管办分开。森林经营内部购买服务制度实施后,根河林业局通过向专业队内部购买服务,大大提高了森林经营的效果和质量,实现了提高生态建设质量的目标。森林经营实行内部购买服务方式及内部招投标方法,提高了职工的积极性,使职工个人主动性、能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保障了职工利益,保证了职工收入。坚守,守民生底线建美丽林区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实施深远山职工搬迁。统筹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实际,将124个建制林场的居民整合撤并,累计投入资金6.89亿元,实施深山远山职工搬迁工作,共有5.22万户深远山林场居民搬迁至中心城镇和中心林场,进一步扩大了森林腹地无人区,减少了森林资源隐性消耗和火灾隐患,推进了区域城镇化进程。弥补社会事业短板,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协调争取将林区4611公里公路纳入政府五级公路建设规划,1.42万公里主要用于森林经营、防火的砂石路纳入了国家森林防火应急道路建设试点;36个有居民林场全部通了国电并进行了街巷硬化和标准化林场建设,同时集中开展了城镇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在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上实现了与地方一体化建设。

落实惠民政策,提高职工收入。积极争取上级支持,连续20年为职工增加工资,在岗职工年均工资由1998年的4302元提高到2017年的50003元,工资年增长率达13.78%;按照属地事业单位标准调整职工住房公积金,职工住房公积金比例由工资总额的6%提高到12%;启动了企业年金制度;完成混岗集体职工身份认定工作,共审核认定混岗集体职工5.6万人,其中参保4.5万人,1.4万人已办理退休手续并享受保险待遇;开展天保工程一次性安置人员社保补贴工作,分三年累计审批一次性安置人员7.7万人,发放社保补贴资金8.9亿元,一次性安置人员社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扎实推进棚户区改造工程。20092017年累计开工、完成棚户区改造新建、维修住房165633套,完成投资101亿元,分配入住率达95.1%,职工住房结构从板夹泥平房转为砖混楼房,旧房拆除返还林地7万亩并植树造林,住房面积由工程实施前的户均38平方米提高到53平方米,40多万职工群众住房条件得到改善。

今日的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广大干部职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倾听时代的召唤,他们为使北方亮丽风景线更加亮丽,为在祖国北疆构筑起万里绿色长城,敢让林海更郁葱,他们站在新的历史发展起点上,用激荡松涛做出征的战鼓,阔步前行,续写荣光!。


本文关键词:米乐|米乐·M6,米乐app下载安装官网(官方)最新下载IOS/安卓版/手机版

本文来源:米乐|米乐·M6-www.longhua2020.com